
彭忠益:系统有效整治基层数字形式主义
随着数字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在科层结构压力、政绩竞争、平台碎片化建设和技术权威放大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基层数字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催生出数字形式主义。这不仅偏离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初衷,也催生出新的治理困境,成为数字政府建设背景下许多基层干部不时能够感知的负担。中南大学地方治理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彭忠益在《国家治理》撰文指出,当务之急,应从优化政绩考核机制、健全平台评估体系、强化集成整合能力、理顺技术与治理关系等方面入手,坚持以实效为导向的数字治理逻辑,系统有效整治基层数字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与治理提质赋能增效。

林镇阳、吴江、赵蓉、聂耀昱: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视角下数据要素市场长效化运营体系 的建设路径剖析
城市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典型应用主体和核心载体。当前,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数据要素新兴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亟需探索长效运营的理论机制和运营模式,以解决供需平衡、价值实现、有效监管等问题。研究提出了包括发展理念、流通模式、建设思路、建设保障等方面在内的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目标,构建了基于数据价值链、数据产业链和数据监管链“三链融合”的“城市数据空间”实现路径,并进一步探索了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长效化运营体系的建设路径,通过打造三级联动、多元主体参与的城市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以及结果导向型数据要素城市微型集聚区载体等方式创新长效运营模式,从而促进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

典型案例|江西:“神经末梢”何以脉动有力
前不久,一条《天未亮的蒜田》短视频,意外引爆网络。仅一周,2万余斤滞销大蒜就被抢购一空。“‘蒜书记’这名号,是乡亲们用信任喊出来的!”李刚满是干劲。作为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天井源乡天井源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力量,他主动认领“农村产业发展”这道题,积极破题。“揭榜领题”机制是南城县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探索。目前,已累计领办项目140余个,83名像李刚这样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脱颖而出。

容 志:大力推进基层公共安全高效能治理
随着社会治理重心不断下移,城乡街镇、社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人员队伍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建设成效明显。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容志教授在《国家治理》撰文指出,总体而言,基层公共安全治理仍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应联结多方主体,构建基于公共安全的治理共同体,激发基层社会的内在活力,形成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合力,大力推进基层公共安全高效能治理。

刘闯 韩旭东 舒全峰 刘璐 | 乡村数字善治的实践困境与调适策略——基于“技术—制度—主体”分析框架
数字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数字技术应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乡村建设行动方案》《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等中央文件均提出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在国家顶层设计和政策推动下,我国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数字技术已渗透到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我国乡村治理正逐步向智能化、数据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政府推动先进的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体系深度融合,有助于优化乡村治理结构,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服务的精准性和管理的透明性,以实现治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进而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黄欣卓、董昌其:数字政府何去何从?— 第二届数字政府40人论坛 的概览与思考
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交汇的历史节点,数字政府已从技术工程导向的系统建设阶段,迈入制度重构与治理范式跃迁的战略转型期。本文基于第二届数字政府40人论坛的核心议题与代表性发言,提出数字政府当前面临三重深层转向:从工具逻辑向制度逻辑的转向,从边界模糊向责任重构的转向,从信息集成向智能国家构型的转向。文章指出,数字政府的未来走向不应被简化为行政效率的提升或系统集成的升级,而应定位于国家能力再组织、公共价值再锚定与制度体系完善的战略平台。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嵌入治理过程的当下,治理权责边界、问责制度框架与技术规训结构面临重构压力。基于此,本文主张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从“第一曲线”的工程驱动跃迁至“第二曲线”的制度驱动,强调以制度嵌入、价值导向与协同治理为基础的治理逻辑再造,为“十五五”时期构建更具弹性、合法性与公共性的数字政府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