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战辉|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与运行机制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数字技术全面嵌入国家治理体制和乡村社会,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科层管理逻辑主导的数字下乡与乡村技术治理通过国家正式治理体制对乡村治理的吸纳,增强了国家介入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但同时也带来村级治理行政化和技术消解自治的意外后果,造成乡村双轨治理结构断裂和基层治理悬浮。促进数字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优化,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要素作用,挖掘本土性制度资源优势,使数字技术赋能与基层群众路线有机结合,探索超越科层化的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道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体制统一性建设、乡村治理行动者网络再造、乡村社会数字化整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乡村治理的双轨并行与一体融通,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结构转型和治理机制创新的探索方向。

侯新毅等丨中国特色基层治理有效:重要意义、实践探索和改进建议
中国特色基层治理强调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和实现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维度,分析中国特色基层治理有效的重要意义、实践探索、面临问题和改进建议,认为基层治理有效是巩固党的领导、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从“数据孤岛“到“数智融合“: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引领智慧城市新变革
2025年4月3日,国家数据局正式发布《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国数综资源〔2025〕46号),这一重要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入纵深推进阶段。从智慧城市行业发展的视角来看,这项试点工作的开展恰逢其时,将为破解长期制约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数据流通难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关系辨析
正如成思危(2003)所指出的,虚拟经济的概念源自于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的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所谓虚拟资本是指通过股票、抵押或债券等方式在金融市场中运行并获得利润的货币资本,这种资本并不直接参与实际商品生产的过程。

欧阳日辉: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难点及措施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近年来,我国政府推动数据工作有两种做法,一种工作思路是推动数据开发利用,比如,国家数据局等十七部门实施“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核心是激发数据价值创造,充分实现数据要素价值。

特稿·陈存根 |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全面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社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全方位推动社会工作快速发展。党的二十大以后,成立了中央社会工作部,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工作发展的组织保障。中央社会工作会议首次对社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在党的社会工作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会议不仅明确了新时代社会工作的方向和任务,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对做好民政民生工作也做了全面部署,布置了具体任务,聚焦“一老一小”等基层民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提出了明确要求,服务民政民生需求是基本而重要的社会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重要战略部署,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抓好落实,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工作新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