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治理的“应付”与“应急”
基层政府,是国家治理的一线和前沿,处于国家政权与民间社会的接触界面,层层加码的自上压力与矛盾不断的自下冲力,迫使基层政府身处上下压力对冲的“夹层之中”,从而陷于多重任务和多重约束的治理困境之中,由此导致基层政府普遍存在一种愈益严重的治理取向,可以概括为“应对性治理”:即在几乎无限的任务和责任的多重压力下,基层政府限于有限的权力和资源,为了按期按量地完成所谓“任务”,动员和组织体制内外一切资源和治理方式,被动应付式、“匆忙应对性”地开展各种一线治理活动。但在当前中国现代化急剧发展的背景下,“压力型体制”的层层加码日益严重,同时基层政府又要直面社会多元利益冲突带来的矛盾冲击,由此产生的“应对性治理”极易异化变形,极化为各种极端性的治理方式。从全国各地的基层调研中,可以发现“应对性治理”主要异化为两种极化形式。

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中,哪项主体不能少?
社区作为一个基层社会服务系统,具有社会治理单元和服务单元的二重性,是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社区社会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其居民自发成立、自觉参与的组织形态则是社区治理实现自我良性运转的重要表现形式。

深化农村改革,打造“五好两宜”和美乡村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的任务要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部署,2023年财政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工作的通知》(财办农〔2023〕13号),启动“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建设。打造“规划好、建设好、环境好、乡风好、管理好、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

四个数据资产管理标准:数据资产建设、确权、管理、运营人员
为规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强化相关会计信息披露,财政部制定印发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创新论文之“大城市智慧治理的理论逻辑、机制与实践路径”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5G、区块链、移动共享、人工智能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理念转变、技术创新、范围拓展、主体多元、效能提升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以来,我国“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2020年3月,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但是,大城市还存在诸多阻碍新时代基层治理智能化转型的因素,而且不可简单地复制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的特殊性,以及应对境外高风险新冠肺炎疫情输入的艰巨性,致使研究其基层治理智能化转型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民生数据要素有哪些新机遇、应用领域——民生数据要素应用报告
民生数据要素是与人民生活相关的数据资源,其发展是社会顺应数字经济浪潮、个人构建数字身份的必然要求。